来源:聂氏论坛
“聂”字符。马家寨“陈老太婆”墓(“聂”氏墓)碑,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其碑文如果全部是繁体字应为“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而实际上是“故先妣吳門聂氏之墓位席”。其中“聂”字为现代的简化字,而我国1955年才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简化的要求,到1956年才得到政府采纳实施。这时候,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515个简体字和54个简化偏旁),1964年类推成为《简化字总表》(2236字)。为什么用“聂”而不用“聶”字呢?在康熙字典中有无“聂”字呢? 查康熙字典,繁体字是“聶”,并无异体字“聂”。详细如下: “聶”拼音:niè 注音:ㄋㄧㄝˋ 部首:耳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8 康熙字典笔画:聶:18; 异体字:仓颉:SJSJJ 分解查字:耳耳(erer)笔顺编号:122111122111122111 UniCode:U+8076笔顺读写:横竖竖横横横横竖竖横横横横竖竖横横横 汉字的简化工作从1956年开始,到1964年3月,制订出了《简化字总表》,在《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有“聂”字。 查新华字典如下: “聂”拼音:niè,笔画数:10;部首:耳 五笔输入法:bccu聂 (聶)附耳小语,姓。部首:耳; 笔顺编号:1221115454可见,很有可能“聂”字只是带有某种意味的汉子符号,只不过与1956年文字改革后的聂(聶)字是一种巧合。 最初由吴永松指认的“陈老太婆”墓前立有一块很不起眼的小小石碑,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条石柱,右边的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支撑起来,显得十分古旧破败。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家族历史秘传人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吴氏先人;“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氏,“吴门”,即今苏州之别称,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起见创造的一个符号。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父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是“雙”,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暗指“皇妃”之墓。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周苏州氏陈圆圆皇妃之墓”。墓碑是“清雍正六年”所立,查康熙字典并无“聂”字而是“聶”字,1956年文字改革后才有“聂”字,实为一种巧合。可见,“聂”为吴氏后人自己创造符号之说是成立的。 在以前的资料中有这样的表述:家族历史秘传人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可能表述不清楚,他的意思也许是陈圆圆是明末人,又是一位(吴三桂)皇妃,后经如今健在的吴氏家史秘传人吴永鹏解释确实如此。吴永松文化不高,加之时间久远,记忆不十分准确,或许是访问记录人表述不太清楚,这是可以理解的。吴三桂称帝,陈圆圆确实贵为皇妃,没用“明先妣”、“清先妣”或“周先妣”而用“故先妣”,是由于她历经三朝,即明朝、清朝和大周(吴三桂衡阳称帝之国号),身份特殊敏感;再者吴三桂起兵谋反也是打的“反清复明”的口号,有追思亡明之意,因此虽贵为皇妃也只用“故”,可能此种解释更为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