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祖居 当前位置:主页 -> 宗祠祖居

聂氏宗祠:记录重庆市长寿区文化的一段400年
http://nszp.cc   2011年12月1日

文章来源:长寿文化报 

    日前,位于晏家街道龙山村19组的聂氏宗祠被正式命名为“长寿区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800多平米的聂氏宗祠为纪念明代“三部尚书”聂贤所修,始建于明末,民国九年培修,距今约400年历史。
    区文化馆文物专家张银轩告诉记者,之所以将这座祠堂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它承载着历史人文、西部建筑、民俗等多种厚重的文化,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这也是我们研究、宣传、打造长寿文化的阵地之一。”

    谈聂氏宗祠,不得不提及长寿的一位历史名人——明代“三部尚书”聂贤。
    聂贤,字承之,号凤山,谥号“荣襄”,明弘治七年(1494年)开始为官,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50余年,历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
    聂贤为人刚直,为官清正,其品行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嘉靖年间时任左都御史的聂贤在著名的李福达案中被昏庸的皇帝削职为民,期间聂曾“力言勋党逆罪”,足以向后人示其为官之品。
   《聂氏族谱》有聂贤与正德皇帝“君臣诗对”的记载。皇帝出题:朱帝八牛开山开水开社稷,聂贤答对:聂臣三耳听天听地听君王。这个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1544年,90岁的聂贤寿终,朝廷追赐祭葬,谥“荣襄”号,追封其三代恩萌一子,赠少保兼太子少保。在长寿,像聂贤这样供事三朝官至一品的风云人物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聂贤死后,后人为纪念他,修建起了聂氏宗祠。400年来,这座古老建筑历经风雨依然挺立,牌楼、斗拱、石雕、九龙,荏苒的时光带不尽往日的气魄。它也成为长寿文化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进入龙山村,站在山坡上眺望,高大的聂氏宗祠在民房中如“鹤立鸡群”,气势恢宏。在聂氏宗祠内,栏目组一行遇到了守祠人、76岁的李克良。从解放开始,老人就住在这座祠堂内,至今已经60多年了。老人对祠堂的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现场为记者和游人当起了导游。
    聂氏宗祠坐西向东,为四合院建筑,每面五开间,四周屋脊上有龙凤彩绘,题材丰富,色彩明亮。
    首先震撼游人的便是聂氏宗祠牌坊式的大门,两边门柱为四棱石柱,高约2.5米,宽约0.5米,门柱阴刻直排对联:世泽光百代以维新,功名冠三朝面丕振。门上有四块匾额,由下而上依次是“三部尚书”“恩荣”“荣襄世裔”“聂氏宗祠”,并伴有阳刻浅浮雕二龙戏珠。字体笔力遒劲,铁画银钩。“但从这里看,就可以了解聂贤当时的尊荣。”李克良说,来这里游玩的人总会赞叹一句:“咱长寿走出过大宰相。”

   大门紧联戏楼,戏楼为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7米,纵深8米。戏楼翘檐吸收了北方建筑风格,韵味十足。戏台下面为深浮雕刻“三英战吕布”“诸葛亮收姜维”等戏剧人物木雕,人物形象逼真。宗祠的正厅、下厅和左右厢房均为木结构悬山式屋顶,抬梁式屋架。看台、栏杆上雕刻着的牡丹花卉、人物故事,生动有趣。
   张银轩说,这是我区仅存的明代官式建筑的典范,其合理的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祠堂内的墙根处,藏着一口水井,井水透彻,清冽甘甜。
    李克良说,水井随祠堂而建,地下有甘泉汇涌。400年来,无论旱涝,井水始终不降不升。往年天旱时,附近的村民就靠这口不干涸的水井供水。从住进祠堂开始,李克良就偏爱这井水,即使自来水接到了厨房,他还是照常担水吃。现在,村里家家都通了自来水,但还是有不少村民大老远的挑水吃。
   以前他还做过一个实验:用两个矿泉水瓶分别装自来水和井水,半年后,自来水发黄,而井水依然清亮如初。“这可是天然的矿泉水。”老人说,每位来聂氏祠堂的游客都要尝一尝这井中水,沾一沾圣贤的儒雅之气。
   李克良老人说,住在这里冬暖夏凉,可惜的是,这座历经400年风雨的建筑在“文革”中遭到了严重破坏。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些故事。




(阅览次数:7428次)  【  】 【告诉好友】 【关闭】   

你是第 位访客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松鹤路108号2-16  邮编:401120 电话:023-67527534  

 邮箱:yeguang315@163.com QQ群:196426576   后台管理 

本网站由 重庆立春文化艺术传播中心技术支持与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ICP备110076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