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聂力、丁衡高将军回乡,也是家乡父老乡亲的期望。聂帅1987年辞去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后,已经年迈体衰,力不从心,回家乡的愿望,只有让女儿、女婿去实现了。县领导深深知道这一点。于是,便多次委托我邀请表姐聂力和表姐夫丁衡高(我的外公唐庶咸和聂帅的母亲是胞兄妹)回家乡走走。
那是1988年11月27日,我赴北京第二次拜望聂荣臻元帅。当晚,我和聂帅及夫人张瑞华老人(中国革命第一代女兵、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级干部)、聂力将军共进晚餐。席间,我代表县领导恳请张瑞华老人和聂力回乡。我说:家乡人民和亲友很想念你们啦,县委、县府领导要我邀请你们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瑞华老人说:“我去过,是去重庆,看到江津河边的柑桔红红的,多美啊!”我好奇地问:“是哪一年?”瑞华老人回答说:“那是文化大革命前,那次去的人多,由成都到重庆,有贺老总,有薄老,一行九人。”谈到回江津的事,聂力说:“的确,几十年我一次未回去,就连县的方向、位置都不知道。”又说:“是要回去的,不过不要声张,悄悄去,悄悄来,不要惊动领导。”我说:“明年春暖花开时回去参加对四面山旅游景区的考察吧,魏老(传统)有意前往。四面山是世界少见的森林公园哩!”聂力说:“我还是一个旅游区也未去过。”我说:“去吧,家乡领导,家乡亲友欢迎您!”聂力说:“好吧,感谢家乡领导和亲友,到那时再说吧!老丁去桂林开会了。桂林那边的军工还可以,他在那召开全国各省市国防工办主任会回不来。”我说:“以后来拜望他,有时间请他也到江津看看。”聂力说:“成都他去过。都以后考虑吧。”
聂力同我的对话,聂帅都听到了。聂帅饱含深情地说:“我是想回去,可腿不行了,想回也是空话了。”聂帅将话题一转,关切地问我:“听说江津机关干部的工资都发不起,是啷格搞的?”我回答说:“干部工资是编起走的,但财政确实困难。”聂力问:“怎么的?”我说:“据我看,除家乡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沿海快以外,财政困境摆不脱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分配不合理。四川有25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县,其中,有几个县要省上补贴。多数县不要省上补,但也不向省上交。有少数几个县要向省上交,我们是一个。江津一年财政收入仅6—7仟万元,要上交省上将近3000万元。而有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县,市里每年要补贴800万元。我们要上交几仟万元。”聂力问:“为什么是这样?”我说:“已经形成一些年了,原因何在?我也不明白。”聂力说:”“极不合理。以后汝岱书记来,建议他合理对待,你们也该积极争取嘛。”我解释说:“争取过,不容易,市里也说有难处。”
时间又过去了3年,1991年3月和5月,丁、聂两位将军接受视察重庆地区国防军工的任务,终于挤出时间开始了回乡寻根之旅。这年,他们已年过花甲。
首先回乡的是丁衡高将军。丁衡高出生于古城南京。当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时,他随着全家,从南京迁到大后方四川,在江津县白沙镇三楚小学(现白沙中学)读书。他的家就住在学校背后大旗山下的石家洋房子,抗战胜利后,才随全家离开第二故乡江津。上世纪60年代初,丁衡高与聂力结为伉俪,从此与江津更增添了一种缘分,成为江津籍元帅的女婿。
1991年3月,丁衡高将军应中共四川省委邀请,参加在重庆召开的“军转民”工作会议。会后,到重庆建设机床厂、长安机械厂、嘉陵机械厂等军工企业进行考察。3月28日,重庆市委办公厅通知江津县委:国防科工委丁主任在重庆的工作完了,要来江津……。县委辜文兴书记确定由县委副书记郑洪和我前往重庆建设宾馆迎接来津。丁将军在重庆市政府副市长秦昌典、市政府办公厅一位副秘书长和一位接待处处长、四川省国防工办董仁远主任,丁的秘书和警卫参谋陪同下,来到阔别40多年的第二故乡江津。入住位于遗爱池的县委招待所,县领导辜文兴、康纲有、林维利到住地看望。
随后,丁将军由市、县领导陪同参观了位于遗爱池的县委机关和四牌坊街的县政府办公地。当看到县政府还在解放前修建的破旧简陋的平房(上世纪50年代是江津专员公署驻地)办公时,丁将军感慨不已。然后他又来到我家,仔细观察我家的住房面积,并问我:您这套住房,在江津是好的,一般的,还是差的,我一一作了回答。随后,丁将军与陪同参观的人员在我家合影留念。
次日早上,丁将军到县委办公室给在北京的聂力通话(那时没有手机)。除报平安之外,还说:“家乡的风气很正,至今仍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传统作风。县的财政收入。除上缴市里及正常开支外,领导想的就是修公路修建长江大桥。而不是首先修办公大楼。”我接过电话问聂力:“您为什么没一起回来?”聂力说:“我现在参加人代会,回不来,过些天我会回来的,就是我说的不要声张。”随后,丁将军在市、县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吴滩瞻仰聂帅旧居,拜祭祖父、祖母坟墓,丁将军显得异常激动。面对修复一新的石院子,细细查看每间屋室和每件文物。他想象着聂帅老人家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深情地说:“感谢家乡领导和乡亲对聂帅的关心……”。接着,对前进厂、永进厂、红阳厂等军工企业进行视察。过去,丁将军只是从文件上了解到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江津部署了许多军工企业,现在到了这些企业实地考察,感到格外兴奋。
3月 30 日,丁将军来到他度过青少年时代的白沙镇,参观白沙市容和在建的滨江路、三楚小学、石家洋房子、红豆树农场、黑石山……。看到在建的滨江路,他强调“一定要做到科学设计,确保质量,使其真正起到治理江河、防治洪灾、绿化大地、综合治理的积极作用。他特意要去看少年时代读书的三楚小学遗址,当看到三楚小学还残存一列风火墙时,高兴地说:“不错,还有一点遗迹,要都全在就更好了”。他高兴地题写了“师生齐努力,更上一层楼”的条幅送给母校(现在的白沙中学)。他健步赶至曾经住过的石家洋房子,看见保存完好,格外高兴,连忙提及房屋主人石宜兴、石宜初、石宜革还在不在,都好不好?石宜兴还在不在,都好不好?然后,站在他青少年时代住过的房间门口照相留念。
少小离别花甲回,故地重访格外亲。岁月的流逝没有淡忘对白沙的深情依恋。长江之滨的白沙,是丁将军的人生旅途启程之地。这里厚重的文化和绮丽的风光,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会引发他对青春年华的回忆。他来到历史悠久的聚奎中学和风景如画的黑石山,对山上的每一个石景都细看,细问,面对这座名山、名校,感慨万千。从这座名山、名校走出去的,不但有“聚奎三杰”(著名诗人吴芳吉、著名画家张采琴、书法家邓少琴),还有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樊弘、中国女排五连冠主教练邓若曾等,这里还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的母校啊!
几天来,丁将军每到一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对他的接待一律从简,生活安排不能超过三菜一汤的标准。
在结束这次帅乡之行时,丁将军衷心感谢家乡领导对聂帅的关心和征集文物、修复旧居的重视。他高度赞扬家乡领导艰苦朴素、清政廉洁、求真务实的风气。江津在三线建设时期建起一大批军工企业,他殷切希望家乡军工企业 “军民结合,开拓进取”,祝愿家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在丁将军回乡一个多月后,1991年5月8日上午,我在县人民武装部礼堂开会。10时许,人武部办公室要我接永川电话。一听是聂力的声音:“我是聂力,在永川给您通话。”我惊喜地问:“什么时候到的永川?”聂力说:“已经几天了,是工作,这里的几个所都看了,准备明天来江津,回家乡看看。请您来带个路,就您一个人,轻车简从,别过早惊动县领导,那样不好。 住,就住老丁上次那个地方就行了。”我当即报告县委。辜文兴书记决定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维利,我和老伴刘崇惠一道,专程去永川迎接。
当天下午,我们一行赶到127研究所(即44所)招待所与聂力见面,聂力见到有林维利副县长,是惊动了县领导,微带不快的表情说:是说好就您来吗?我前几天到天津到石家庄,这次来永川,到哪里都是不打扰领导的……”我说:“您几十年从未回来过,辜书记认为一个领导都不出迎,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紧接着,林维利代表县委、县府领导对聂力将军表示欢迎,并扼要介绍了家乡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她的不快表情消失全无,非常高兴地说:“真好!真棒,可惜没带录音,要让老爷子听了,他可高兴了。”她话题一转,对我和林维利说:“我给家乡搭个桥,他们(指44所)有个华蜀竹根工艺厂,是以竹根为原料,其艺术产品创汇很可观,我给他们作了交换,他们同意你们搞,只要有竹资源,是一条创汇的路子,你们去厂里看看。”
次日,即5月9日,汤厂长陪林维利和我参观了“华蜀厂”,果然大开眼界。
5月10日一早,几辆轿车行驶在回江津的路上。途中,她发现不是轻车简从,而是“浩浩荡荡”,感到非常不安。我连忙解释说:“您几十年都没有回来,如果一年回一次,该有一辆车,依此计算,几十辆也不为多,几辆车,不能说是浩浩荡荡”。她面带微笑地说:“您还会辩解哩!”。
轿车行至永川与江津交界处,几位县领导早已在此等候,热情见面并简叙后经吴市到吴滩,来到昼思夜盼的父亲出生地和老家。在聂帅旧居,聂力细细察看各间房屋和所展出的文物,心情格外激动,她感谢家乡领导和乡亲,征集了许多珍贵文物,修复了旧居,她建议旧居布展要增添柯棣华、白求恩两位的内容。随后前去祭拜祖坟。聂力的祖父聂仕先、祖母唐雨衫,先后于1930年、1933年去世,两位老人去世时,父亲聂荣臻还在井岗山中央根据地指挥反围剿呢。在前往祖父、祖母墓地的途中,聂力一路采集各色花草,编织成祭奠的花环,到了墓地,虔诚地献花祭拜,向50多年前就长眠在这里的祖父、祖母深深鞠躬,似说“我终于找到根了。”聂力又来到龙升贤老人墓前,对这位忠贞不渝地照顾守护自己的祖父、祖母直至送终的老人,表示崇高的敬意,似对升贤老人说:“您老也不容易啊!”
聂力离开地处长江以北的吴滩,前往长江南岸的江津县城。汽车过江靠车渡。在中渡街过江的车渡上,聂力将军激动不已,用杨家德所长的“大哥大”给北京通话,迫不及待地想告诉父亲,她回到老家吴滩郎家村的石院子旧居,祭拜了祖坟,寻到了根,因马达声干扰未成。
聂力将军还是入住丁将军回乡时住过的遗爱池县委招待所,稍事停顿后,就去我家看望我母亲。她对我母亲说:“老一辈的亲人不多了,老爷子还能记得的,就只有您了。望您一定要好好保重健康,争取尽量多活些年。”她还转达了老帅对我母亲的问候,要我母亲好好保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切交谈之后,她和我母亲以及来我家客人分别照相留念。随后,聂力嘱咐秘书将她送我母亲的保健药品和北京著名糕点,和一支派克钢笔拿来,分别送给母亲和我。这时,我母亲想到,她在北京生活那些年,从未去看望聂帅一家,深感不安和后悔。
聂力在北京家中看过家乡送去的《四面山风光》的有关资料,这次亲自来到风光绮丽的四面山,兴致很浓。群山、林海、瀑布、山泉、远古壁画、朝阳观奇联,越看越有韵味,真是名不虚传的一座宝山啊!聂力在四面山水口寺瀑布考察时,山高坡陡,县领导担心她年逾花甲,又是女同志,在来回数以千计的石梯、陡坡行走有困难,要我劝她乘坐滑竿。聂力将军执意坚持步行,并说:“我是军人,让别人抬着,还像话吗?”
聂力将军对景区、景点、道路交通建设,对文物的保护、挖掘,对生态的保护等,都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家乡用经济的手段促旅游、以旅游的成果促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互相推动,互为因果。
在聂帅的母校江津中学,聂力将军见到师生们高涨的热情,发表即席谈话,赞扬学校的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丰硕成果,希望把聂帅的母校办得更好,鼓励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做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回乡的日子过得真快,在和家乡领导的话别会上,聂力将军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高度赞扬家乡的成就,深深感谢家乡领导和父老乡亲对聂帅文物征集、旧居修复所作的努力,希望家乡注意发挥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和技术力量雄厚(军工企业)等优势,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当县领导要聂力将军题词留念时,她没有题词,只留下了这样几句话:“四面山水美,家乡人民亲。军民齐努力,科技兴江津。”
聂力将军在和领导及亲属合影后,由四川国防工办主任接(陪)至成都。
丁、聂两位将军先后回乡的寻根之旅,亲身感受到家乡的确是个好地方啊!他俩先后返回北京后,把家乡建设和发展的情况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向父亲作了汇报,聂帅感到无比的欣慰,自己不能回乡的遗憾 ,终于由女儿、女婿弥补上了。
(三)
在聂力、丁衡高将军回乡寻根一年后,1992年5月,江津领导赴京办事,并于5月14日举行在京的江津籍人士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是“振兴家乡,共商大计;建设家乡,各尽所能”。这天上午,我给表姐聂力打电话,问她:“今天下午,我们开一个在京的江津籍人士座谈会,请大家为江津发展出谋划策。你能不能来参加这个会议?”聂力回答 :“我倒是很想来看一看大家。可我今天有外事活动,又要开常委会,能不能来现在还说不定。这样吧,你们先开,我尽量赶去参加。”下午,会议开始后约一个小时,聂力匆匆忙忙地赶到会场。显然,她是刚结束了什么活动赶来的。会上,她就江津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说:家乡领导很务实,人民勤奋,各项工作有了好的发展势头。希望发挥家乡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军工企业多、技术力量强以及在外的江津籍人士多的优势,让家乡明天更美好,人民更富裕。她还希望参加会议的老乡,对家乡的事要多关心,多支持。会议结束后,准备了便餐,可聂力表示歉意:“老爷子最近身体一直不好,我得赶紧回去。这样,我们一起照个像,留作纪念吧。”
聂力匆匆赶回家里,聂帅见女儿回来了,操着浓重的江津口音问:“你从哪里来呀?”聂力轻声地回答说:“家乡的父母官来北京办事,约请了在京工作的江津老乡开了一个座谈会。我刚从他们那儿回来。”聂帅问:“会开完了吗?”聂力回答:“开完了,大家提了不少改革建议。”聂帅说:“是要改革,要不,江津就不能发展。”说到这里,眼里闪露出一丝欣慰。接着,聂帅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女儿,一字一字地说道:“你的根在江津啊!”聂力万万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成了父亲对女儿的最后叮咛。当天深夜,聂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时钟定格在22时43分,共和国最后一位元帅安祥地离去。
为了缅怀这位“功垂万世,德耀千秋”的开国元勋,江津建起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修复了聂帅故居,江泽民总书记为陈列馆和故居亲笔题字。1999年11月19日,在聂帅诞辰100周年前夕,丁衡高、聂力夫妇赶回家乡,参加聂帅陈列馆开馆和聂帅铜像揭幕仪式,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和重庆市领导出席仪式。会后,举行《祖国不会忘记》大型文艺晚会,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等怀着对聂帅无比崇敬的情感参加演出。一个月后,正是聂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丁衡高将军和女儿聂菲参加了江津举行的聂帅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的首发式,聂力将军则同吴阶平副委员长、傅崇碧将军、莫文骅将军、李运昌(黄埔同学会会长)等领导同志和家乡代表一起,参加在首都人民大礼堂重庆厅举行的聂帅诞辰100周年纪念盘首发式。弘扬聂帅精神,作聂帅传人,在家乡江津,在巴渝大地,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聂帅陈列馆以气势恢宏的建筑和精心的创意和布展,在共和国的各个元帅纪念馆中,独领风骚,这是江津人在倾情建造和守护的精神家园。2009年,陈列馆建成开放10年后,又进行重新装修和布展,向群众免费开放。在这里,少年儿童接受着红色熏陶,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老党员温故知新;在这里,生活在和谐盛世的人们,共同接受洗礼,扎根信念,坚守信仰,放飞理想。
从1991年聂力、丁衡高将军回乡寻根至今已有20年了。时下,两位将军已是80高龄。作为聂帅传人,总是身体力行地传承和践行聂帅的风范和精神。聂帅80寿辰时写下“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的名言;如今女儿聂力、女婿丁衡高将军80岁时,这对金婚夫妇恪守父亲聂帅对待生日“不请客、不祝寿、不收礼”的家训,仅由友人替他们印制了有夫妻二人结婚照、金婚照和有他们自题“慕松柏气概,喜梅竹精神”箴言的纪念册。就这样过了一个庄重高雅、极具纪念意义的生日。
在过去20年中,他俩满怀乡情和亲情,几乎每年都要回乡,这对将军夫妻亲历了家乡的许多盛典和大事,亲身感受到家乡的沧桑巨变。1999年11月聂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和聂帅陈列馆落成开馆仪式,两位将军与家乡人民一起,共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客人。聂帅期盼中日世世代代友好,倡导江津与都城市(聂帅在战场上拯救的日本孤女美穗子所在地)结为友好城市。美穗子促成江津与日本都城市多次互访,1999年11月18日,美穗子亲临江津,参加了聂帅陈列馆帅开馆庆典和聂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并见证了中日两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签约仪式。
2005年,江津诗词学会编辑一本歌颂聂帅丰功伟绩的诗词集《聂帅颂》在北京出版,并在江津举行了首发式,聂力将军高度赞扬家乡传承聂帅精神的这一盛举。在她看来,自己对父亲的最好纪念,就是以父亲的精神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做一个厚道人。作为一位高级干部,她为人低调,谨言慎行。他为父亲的光辉一生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多的是想到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聂力总是把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每当辞旧迎新之际,都不忘给父老乡亲拜年祝福。2008年11月21日,聂力将军提前给家乡人民拜年,寄来鹧鸪天一阕:“父亲之言紧记心,我家根子在江津。山川秀丽园林美,老少殷勤话语温,怀故里,贺新春,和谐社会共欢欣。拜年祝福乡亲好,经济腾飞早脱贫。”
……
2009年是聂帅诞辰110周年。9月4日,聂力、丁衡高将军回到重新布展的聂帅故居,他们看到,在“少年立志图报国”展区,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和实物,展示父亲小时候辛苦务农的场景、私塾就读的片段,还看到一件父亲小时候穿的暗绿色马褂被玻璃框罩起来,一下把聂力、丁衡高带进了父亲聂帅的少年时代:在“耕读传家济世长”展区,他们看到父亲当年烧饭、煮猪食的“灶房”,父亲小时候家里的纺车、家具等文物,以及祖辈接待客人时的传统桌椅,聂力高兴地说,这次重新布展让故居“更有生活气息了!”在“最是亲情乡情间”展区,他们看到运用影像技术、视听技术,让人身临其境,使原来孤立的文物内涵丰富起来、形象立体起来,连声称赞。当看到多媒体手段展示的聂帅一生,聂力高兴地说,“用电视展现出来,好!”两位将军细看聂帅一次又一次亲切接见家乡人的场景,回忆每一次聂帅寄予家乡发展的殷殷之情,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在父亲聂帅诞辰110周年前夕,聂力、丁衡高将军赶回吴滩老家。11月21日,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一道,参加了在聂帅故居举行的聂帅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聂帅故居、聂帅母校、聂帅陈列馆,构成了江津红色文化的鲜明地标,承载着百年江津的光荣传统和人文精神,是一座矗立在帅乡150万人民心中精神堡垒,以其超越时空的力量,鼓舞人们励志成才,干事创业,开拓美好未来,迈向中华复兴。
聂帅生前深情赞美:“江津是个好地方!”殷殷嘱托:“你们一定要把江津的事情办好!”如今,可以告慰聂帅的是,他老人家的嘱托和遗愿,都化为宏图,变成现实。修桥、筑路、建市、办学等,老人家殷殷期盼的事情,都一件一件地办好了。聂力、丁衡高将军回乡寻根20年来,江津的行政区划建制经历了撤县设市、撤市设区的变迁。江津一届又一届领导和人民群众,心齐志壮,风正劲足。1992年3月开工的几江河岸综合整治工程,现已基本完成,一条长达十公里的滨江大道和绿色长廊呈现在世人面前;1997年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之后5年又完成了主骨架公路改造。2009年聂帅诞辰110周年时,重庆绕城高速、渝泸高速公路(江津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江津无高速公路的历史。2010年迎宾长江大桥建设快速推进,几江长江大桥已正式开工建设。江津加快融入重庆主城的步伐。打造千亿元工业强区,扩大招商引进大批重点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财税收入大幅增加,富民强区,改善民生,渐成现实。20年来,帅乡儿女在开展“学聂帅业绩、走聂帅道路、做聂帅传人”活动中,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弘扬聂帅精神,不断改革开放,勇往直前,阔步迈向全面小康!(作者1933年生,系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重庆聂荣臻研究会理事、原江津市政协副主席杨辉宗)